叶永梅,GE金融中国董事总经理、英大汇通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CEO。叶永梅女士任职GE金融16年,在美国总部、亚太区、大中华区担任资深高管,经历横跨投资、并购整合、贷款租赁类企业经营,供应链金融业务建立,从股权、贷款类、不良资产到消费者金融的风险管控,曾担任大中华首席风险官,代表GE股东创建GE与国家电网合资的英大汇通融资租赁有限公司。
编者按
9月23日,在中国资产证券化论坛主办的2016第八届中国融资租赁合作发展论坛暨第二届中国租赁资产证券化合作发展峰会上,GE金融中国董事总经理、英大汇通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CEO叶永梅女士发表了主旨演讲,根据自身的工作经历讲述了对融资租赁行业的感悟,认为融资租赁行业真正能够给实体经济的发展带来融资增量。她还分别介绍了融资、资产、风控这三者对融资租赁发展起到的作用。她表示,资产证券化对融资租赁的发展起到了杠杆的作用,能更好的助推融资租赁规模化健康地发展。
分享实录
叶永梅:
我来自GE金融,是融资租赁行业的老兵。无论在美国、亚太还是在大中华区,或者是在合资公司,融资租赁行业都是我的职业生涯里非常关注的行业。在2008年,融资租赁刚刚兴起时,我在国内讲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大家的反应却比较陌生和冷淡。而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融资手段,为什么大家反应寥寥,后来我明白这是因为那时租赁资产还没有发展起来的缘故。但是在今天,我们融资租赁行业已经发展到了5000多家,资产已经具备相当的规模了,在渗透到实体经济很多细分行业之后,资产证券化跟融资租赁行业的结合,更能够促进整个行业更好的发展。非常高兴今天有机会能够跟在座的各位专家、同行一起交流沟通。
首先,跟大家分享我自己对融资租赁行业的感悟。在美国,我曾经历了由税务驱动的融资租赁行业的大发展,这种方式在美国的大环境下是非常有效的,它非常成功的把社会资本、私有资金、股权方和其他企业的一些收益资本,通过融资租赁公司的形式输入到了实体经济中。过去,美国的轨道交通运输是相当落后的,因为美国人几乎都开车,资金不向轨道交通方面流动,所以政府做了很多政策上、监管上的改变,包括做出一些私有化、市场开放的决定。于是,很多融资租赁公司和一些私有的运营商,通过融资租赁公司的资金进入到铁路运输的行业,甚至美国机车后的大部分车箱都是很多私有企业所有的,而不是铁路公司所有的,在这种机制下,创造了一个市场上可以使资金吸引投资运营通过有效运营盈利的机会。
中国融资租赁最初的发展都是由厂商带动的,主要是由厂商全球化销售推动的。有很多经济体,其服务业发展非常快,比如美国和日本,它们的服务业非常发达,融资租赁公司在服务业里,比如麦当劳、餐饮连锁店、酒店连锁店里面,起到了非常大的发展作用和推动作用。这并不是大家通常喜欢的资产,所有人都认为服务业是很难做的,但是融资租赁做进去之后,深耕行业,发展出了自己的特色,对服务业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围绕资产的管理,飞机和轮船等全球性的租赁标的,这个标的不在于花费时间的长短,而是在于大家对这个标的未来的价值能够有一个比较确定的预测。比如,投了一个30年的资产,即使这个航空公司倒闭了,也可以把资产拿回来,然后租给另外一个航空公司上。中国的电子业也做得很大,虽然跟这两个资产相比好像不太相配,但是半导体的生产设备在十几年前是一个非常合适做经营性租赁的标的物。这个行业发展很快,全球行业里是由多家大公司来主导的,在美国、日本开设了工厂,等几年之后设备需要更新时,就拿到台湾、泰国、印度去,可以阶梯式的使用。但在今天的市场里,整个行业技术和发展都很快,电子产品不再适合做经营性租赁,其生命周期非常短。
对于所有租赁公司,或者在金融体系里面运营的金融公司,只要公司足够强、运营得足够好,就有机会在金融行业下行周期中收购到一些价格比较合适的资产和公司。我认为,融资租赁公司是融在实体经济和行业里的,且真正能够给实体经济的发展带来融资增量的企业。融资租赁公司和行业紧密结合,因为它是依托实体经济的。无论哪个经济体、国家或者经济周期,租赁行业的发展都是由需求带动的,且由需求的发展来调整变化的。融资租赁公司无论在哪个时间点都可以找到很好的发展机遇,而不是只在某一国家或者某一时间点,融资租赁公司才可以大发展。经营好的融资租赁公司,是可以主动创新、调整自己的,与时俱进,找到好的发展机遇的。
跟所有业态比,融资租赁和产融结合的距离是最近的。我自己个人过去五年的经历是代表GE公司和国家电网公司成立了50:50的合资公司,即英大汇通融资租赁有限公司。我们用了四年多的时间把资产做到了百亿规模,从融资的角度来说,虽然我们有两个很强的股东,但这两个股东并没有给我们提供融资担保等支持。我们依靠独立融资,额度累计达到了200多亿,杠杆达到5倍多,这不仅仅是依靠信用,凭借的还有资产的质量,和资本市场对公司管理资产、控制风险、治理透明度的信心及其认识,以及对结果的可预测性。
从经营者的角度看融资租赁,其实还是万变不离其宗,就是驾驭融资、资产、风控这三驾马车。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资产端可能会碰到问题,也可能风险端碰到的问题比较大。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资产、风险、融资其一可能起的作用比较大,但其核心是如何能够保持平衡,只有在平衡的前提下,才能保证有速度的前进。
今天的大环境下的资产端表现亮丽。原因有两个。整体的新经济趋势有非常强劲的需求,今天5000多家融资租赁公司和各个相关的专业服务行业及资本市场的整体创新带来了资产端的大幅增长和创新。
我们的两大股东在能源行业里耕耘比较深、产业链比较全,一方是产品、技术提供方、另一方则是电网运营方,所以,我们在能源方面也做了相对多的工作。整体来说,对新能源比较看好。三四年前,大家对待太阳能新能源还比较谨慎,很关心能不能上得了网、气光的情况怎么解决、补贴能不能到位等问题。很多融资租赁公司,包括金融行业里其他的一些提供方都非常犹豫不敢进入这个领域,但从现在来看,太阳能的行业里,融资租赁公司已经成为融资的主力军了,我也比较看好其接下来的发展。
在大医疗行业,GE医疗一直是一个产业、技术和设备方面的领导者。所有产业参与者也在重新定位,PPP形式的出现,设备制造商向产业服务纵向发展,人寿保险和有实力的金融企业向产业方面进行延伸,甚至互联网医疗公司的积极参与。我们欣喜的看到,在整个医疗生态圈里融资租赁起的作用越来越大。
在现在的大环境下,传统经济是面临转型的,尤其是融资租赁公司的传统承租人-制造企业,现在面临比较大的困难,大家都在找新的发展动力。我个人认为,供给侧改革和全球化可能会成为我们制造企业转型的一个突破口。举一个例子,GE有中国有很多的供应商,而且我们每年在中国有很大的采购量。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环保政策和相关规定越来越严格,对于很多制造企业来说,在需求放缓的前提下,需承担要达到更高环保要求进行整改的成本。我们提出来了“融资租赁+技术解决方案”,这个方案把解决环保问题的挑战变成了一个节能的综合解决方案,不仅解决了环保问题,而且从节能的角度支持所有资金的投入,同时还能够从节能的红利里面带来多余的利润,这是从融资租赁角度切入,帮助企业转型,创新的实例。
目前在风控端,某些行业处于下行周期,某些企业出现问题,资金链断裂,出现逾期、坏账。而且这种情况可能要持续一段时间。融资租赁公司经营的就是风险,在过去我们评判风险时,变量比较少,大环境相对简单,而今天判断和评估风险的变量变多了,变量跟变量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更复杂了。任何一个公司都会存在被其他行业颠覆,被全球化、新技术、新经济里面的产业颠覆的危机。这种变化的速度虽然赶不上摩尔定律的速度,但是相比过去是在呈几何级的增长,在这种大环境下,大家需要站在比较宏观或者比较高的起点层面上,对风控做一个综合的评判。在时间上,行业的周期性和经济的周期性,甚至全球整体的影响,对风控的判断都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融资租赁担的是中长期风险,但是各个行业的周期都变得越来越短,不同行业周期也不再是同步的了,这就给融资租赁公司风险评估带来了比较大的挑战,也就是说昨天的决策影响今天的风险,今天的决策影响未来的风险。GE金融经营多年的理念是,对风险管控保持一个持续、稳定、一致的风险策略。也就是说在市场特别好的时候,不盲目从众,做到冷静而理智;在市场不好时,保持正常的贷款和支持客户融资和经营。如何放长时间轴看风险,能够有一个持续稳定一致的风险政策,这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行动时,要把时间轴放慢,要谨慎。中国市场过去三十年基本上是在一个方向发展的,很少看到某一个行业增长放缓,或负增长,我们并不习惯周期。一个企业遇到问题、逆周期、资金问题会活多长时间?如何经历这个周期?是快死还是慢死?能活过来吗?对于这些问题,其实我们是没有太多的实践经验,更多是理论上的经验,因为我们并没有经历过这么多的周期。很多企业哪怕是碰到了问题其实是可以活过来的。在金融危机时,大部分银行都大幅度放缓发放贷款,因为对未来风险的担心。而那时,我们还在继续发放贷款,还在继续支持实体经济和承租人的发展,因为不支持它,它就会活不下去,这样的影响可能会更大。今天,全球的实体经济、资金链、产业链都是连接在一起的,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一旦有突发的行动,考验的就是公司对于一个企业或者项目全周期的风险评判、管理、处理问题的能力。金融行业的周期性,带来的必然结果是优胜劣汰,以此来促进行业的整合和规模化,以及更健康的发展。
今天,三驾马车里中,我认为融资端是处在战略引领地位,发挥着带动的作用。有两个词很适合用来形容融资端。一、多元。无论是渠道的多元,还是产品,市场的多元,从间接融资到直接融资的多元,多元都是非常准确的描述,二、活跃。参与的主体越来越多多元,带来了创新和活跃发展。资本市场通过这几年大家的努力,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现在,融资租赁是融资端在整个行业发展里最大有作为的,风险的问题可以从融资端来解决。如果融资成本下降了,资金链通畅了,那承租人的健康发展就有了保证。另外,如果融资成本能够下降,对于租赁公司来说,可以在资产组合中配一些低风险的资产,这样就能缓解租赁公司整体风险组合的压力。
作为融资租赁公司来说,理想的融资是稳定的。无论市场如何变化,都有一个稳定的足够支持资产端发展的供给。而低成本能够更好的帮助我们控制风险,增加利润。与资产的匹配是融资租赁天生的问题,中国市场上面临的问题更大,资产端需求可能是三到五年甚至是更长期的。但对于融资端,中国本来就很少有长期承诺性的融资能够匹配资产端,所以在期限上和币种上,甚至在调息利率和调息方式上,包括资金的用途上,能够跟资产端进行很好的匹配,这对融资租赁公司来说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然后是流动性,除了有足够资金供给以外,还有一个很关键的,需要时希望能够拿到,而不需要时不希望资金留在账上。如何能够最少占用资产负债表、占用资本,这也是非常重要的诉求。
但现实与理想还是有差距的。首先,目前融资租赁公司大部分还是依赖银行渠道,无论是直接银行借贷还是安排银行财团,或者是从银行间的市场发债去募集资金,银行依然是融资租赁公司最主要的一个渠道。单一渠道的模式面临着各种限制。在规模上,融资租赁公司的大小,相对融资租赁公司的资本金,银行给你的规模是受限的,产品也是受限的,用途上更是受限的。在融资政策改变情况下,公司的资产端也要随着调整,单一上限集中度,包括提款的时间上,各方面的限制很多。对于非常好的用户,风险非常低的优质用户,银行非常愿意提供资金支持,但融资租赁公司在此类资产上与银行也有潜在的竞争关系,所以在这里天然会有一些限制,融资租赁公司在将来的一段时间内还会依赖银行进行融资,但我认为我们要自己去拓宽、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渠道。那么如何去拓宽融资渠道?证券化就是很好的一个途径,因为资产证券化不是单一的依赖融资租赁公司的信用,实际上依据基础资产,融资租赁公司做的租赁项目的资产质量,真正关注的是未来回款的可预见性,即能否把现金流,租赁回款按照原来设想的计划收回来,这是资产证券化的购买方、投资方关注的一个问题。这跟银行的侧重点不同,而且这两种融资的渠道和方法是互相补充的。它们之间也有共通的地方。现今,资产证券化看重的是企业的运营、透明度、治理,和过去的项目和资产管理、风险控制的能力,而且目前资产证券化大部分的投资人是通过证券市场,来自多元化的渠道。为未来真正把投资者的基础做得更多元化,做大规模打基础。证券化的潜力还是很大的,但对于这些投资者来说,因为这些机构投资者不是经营融资租赁公司的,假如项目出现了问题,他们未必有能力去解决问题,所以很大程度上还是看重对企业的评估,看评级公司拿出来的报告,分析企业过去资产回收的情况。除非某天市场真正发展的很成熟,根据中国市场的情况,出现了一些真正的服务公司,一旦项目出了问题或者风险,他们进去把回款收回来,替企业服务,不需要原来发行的租赁公司给你服务,只有这样,大家才能够可以做独立判断,而且不仅限于做独立判断,在出问题时也能解决问题。直到那一天到来之前,从证券化投资者的角度,首先要看的是现金流按照计划回来的可能性,以及如果回不来,有什么样的保证以及其他的规避措施。目前为止,中国资产证券化很少有真正出表的,投资者还缺乏信心。但我认为,从多元化的角度看,资产证券化有潜力为融资租赁的公司提供除了银行以外的、另外一个规模很大,非常适合融资租赁公司发展的,能够跟资产匹配的融资渠道,我对证券化的发展前景是很有信心的。虽然目前为止相对比较新,在整个发展过程中也碰到很多制度的问题、具体操作的问题,包括会计方面、认证方面的一些问题,但我觉认为这些问题都会被慢慢解决的,而且因为有需求的缘故,所以可能在大家的推动下解决的速度也会很快。我个人对此非常有信心。
我认为资产证券化就是起到一个杠杆的作用。优秀的融资租赁公司因为有了资产证券化这个工具的助力,会发展更快、更好,会有更多的资源、更好的条件,会做得更大,会成规模化、会更健康,这个对行业的发展是有利的。对经营不好的融资租赁公司来说,因为资产是拿到资本市场上的,大家都会看到的,如果其质量不好,只要出现一单逾期就会暴露出来资产的质量问题。这就是用市场化的机制来倒逼融资租赁公司,如果存在风险,就会很快被曝光,它倒逼着融资租赁公司提高资产质量、风险控制,最终的结果是经营的良好和优秀的租赁进一步扩大规模,促进整个行业更健康的发展。
以上是我的分享。谢谢大家。
温馨提示
版权声明:欢迎转发和转载中国资产证券化论坛(CSF) 微信公众号文章。有关合作事宜,请发送邮件至以下邮箱:secretariat@chinasecuritization.org。